2018年9月29日 星期六

【民商經】商品有瑕疵举证责任谁来承担?


商品有瑕疵举证责任谁来承担?

新闻作者:本报
发布时间:20151111

案例点击
  林小姐刚装修完房屋,想要买家电,于是趁着优惠促销活动期间,在家附近商场选购了一台电冰箱。使用三个月后,林小姐发现冰箱散热不是很好,于是她找到商场要求退货,没想到遭到对方拒绝。对方表示,林小姐必须拿出权威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确认属于产品质量问题方可退货。

法律解读
  本案涉及的法律关系属于消费者权益纠纷,解答的关键是举证责任到底由谁承担。在我国民事诉讼程序中,除了一些特殊情况下举证责任倒置以外,《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举证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即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提供证据,并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但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的机动车、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等耐用商品或者装饰装修等服务,消费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之日起六个月内发现瑕疵,发生争议的,由经营者承担有关瑕疵的举证责任*。该条规定减轻了消费者举证责任,解决了消费者维权难、维权成本高的问题,避免了鉴定难、成本高、不专业等难题。不过,该规则仅适用于机动车、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等耐用品和装饰装修等服务,仅限于购买或者接受服务之日起六个月内,超过六个月的将不再适用。本案中林小姐购买的电冰箱属于耐用品,在购买后三个月发现瑕疵,此种情况下由经营者承担商品瑕疵的举证责。


*23
  經營者應當保證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情況下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應當具有的品質、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消費者在購買該商品或者接受該服務前已經知道其存在瑕疵,且存在該瑕疵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除外
  經營者以廣告、產品說明、實物樣品或者其他方式表明商品或者服務的品質狀況的,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實際品質表明的品質狀況相符。
  經營者提供的機動車、電腦、電視機、電冰箱、空調器、洗衣機等耐用商品或者裝飾裝修等服務,消費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務之日起六個月內發現瑕疵,發生爭議的,由經營者承擔有關瑕疵的舉證責任。

【民】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承担侵权责任



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承担侵权责任

作者:张敬
发布时间:2016-12-03 15:24:24

【裁判要旨】
    饲养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免責事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案情简介】
    2012年被告刘艮购买一只犬因其长期外出务工,该犬由被告刘国饲养。刘国的邻居李某家常年无人,被告刘国便将该犬拴在李某家前屋内看家护院。20137月份薛某[被侵權人]从李某家门前经过,该犬将薛某的右前臂咬伤,薛某流血不止被送到医院抢救,诊断为右前臂狗咬伤,右前臂背侧皮肤撕脱伤,右尺骨远端开放性骨折伴缺损”,住院治疗13天后康复出院。花费医疗费13686.49元。法院经审理认为,因被告刘艮常年不在家中,该犬由被告刘国饲养,实际饲养人及管理人是被告刘国,因被告刘国未能提供证据证明薛某的损失是薛某的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故判决被告刘国对原告的损失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被告刘艮不承担责任。

【法官寄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饲养动物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提升精神生活品质的方式。但同时,近年来,因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现象屡有发生,渐成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为了保护受害人的利害[利益],并以此达到规范动物饲养行为目的,法律规定只有在被侵权人有重大过失的情况下,才能够产生减轻动物饲养人[or]管理人责任的效果。且当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主张被侵权人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应由其承担举证责任,也就是被侵权人不负有证明自己对于损害的发生或损害结果的扩大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义务。

来源:王集法庭

责任编辑:张敬


【刑】吉林省食药监局原局长崔洪海被提起公诉


吉林省食药监局原局长崔洪海被提起公诉

2018-07-26 16:43:27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段续 周立权

  26日,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崔洪海(正厅级)涉嫌受賄罪一案,由长春市人民检察院向长春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why中院一審?

  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依法告知了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崔洪海享有的诉讼权利,并依法讯问了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崔洪海,听取了其辩护人的意见,审查了全部案件材料。

l   33  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
l   170  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聽取辯護人、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的意見,並記錄在案。辯護人、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提出書面意見的,應當附卷。

Old
New
公訴案件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

自訴案件的被告人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





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訴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
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託辯護人;
偵查期間,只能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
被告人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

KW: 應當告知】
偵查機關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者對犯罪嫌疑人採取強制措施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
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

KW: 在押】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間要求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及時轉達其要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監護人、近親屬代為委託辯護人。
辯護人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後,應當及時告知辦理案件的機關。

  长春市人民检察院起诉书指控:被告人崔洪海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including正當and不正當]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依法应当以受贿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385
  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是受賄罪


2018年9月26日 星期三

【刑】未成年人造成他人人身损害,要负刑事责任吗?


未成年人造成他人人身损害,要负刑事责任吗?

发布时间:2015-11-20 09:56:08

案例:
曾某今年14岁,前几天帮别人打架,给对方造成很大的人身损害,曾某要负刑事责任吗?

解答: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已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因此,按照曾某(14)的情况,如果其已14周岁,在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情况下应当负刑事责任,如果对方的伤情并没有到重伤,则其并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当对对方造成的伤害进行民事赔偿


17
  已滿十六週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週歲不滿十六週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姦、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週歲不滿十八週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週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17條之1
  已滿七十五週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e.g.
15周岁的人不对盗窃负刑事责任,故诬告15周岁的人犯盗窃罪的,不能追究行为人诬告陷害罪的刑事责任
选项D错误。行为人实施了诬告陷害的行为,但是否实现了其目的(即他人是否已受到刑事追究),则不影响本罪成立。诬告没有达到法定年龄或没有责任能力的人犯罪的,仍然构成诬告陷害罪。虽然司法机关查明真相后不会对其科处刑罚,但将他们作为侦查的对象,使他们卷入刑事诉讼,构成对其人身权利的侵犯。

2018年9月15日 星期六

【理論】关于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的法理学分析



关于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统一的法理学分析
张超男  蒋珊

【摘要】:因法律思维大众思维差异等原因的影响,司法行为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一直无法统一并影响司法权威与社会稳定。本文从法理学的角度,就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概念、不统一原因与统一的方式做相应的研究分析,期望为增强司法结果的社会认同与公信力做出有益的参考。

一、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概论

()法律效果
司法行为中的法律效果意指司法机关经由严格适用法律发挥依法审判的作用与成果。法律调整人的行为分为四个阶段 : 法律规范生效、发生法律关系、法律权利义务的实现与法的适用。法律效果是法的使用阶段严格审判产生出的效果,也是法律使用的能动结果,它是从法律角度司法行为的作用影响进行的评价。

()社会效果
社会效果在与法律效果有互通与相异性,互通在于二者均是对司法行为所作出影响与结果的事后评价,不同在于社会效果是从社会角度评判司法审判作用与成果。它既包含司法审判等行为所产生与实现的社会利益与结果,也涵盖社会大众对司法行为及其作用的认识与判断。由于评判角度与体系的不同,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最后得出的认识结果也会不同,使得大众不理解司法审判的裁定,引发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不统一,下面就相异原因做进一步的分析。

2018年9月8日 星期六

裁定与判决的区别是什么?


裁定与判决的区别是什么?

2013-06-13 16:55:13 | 来源:中国法院网


l   民事判决,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依照法律,对审理终结的诉讼案件或者非诉讼案件,就当事人民事实体权利义务的争议,或者就确认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作出的决定。
n   民事判决的书面形式,就是民事判决书
l   民事裁定,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或者在民事案件执行的过程中,为保证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发生的诉讼程序问题作出的决定。
n   民事裁定的书面形式,就是民事裁定书

  民事裁定和民事判决,虽然都是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作出的决定,都具有法律上的效力,但是,二者又不相同:

适用的事项不同。
l   裁定解决的是诉讼过程中的程序性问题,目的是使人民法院有效地指挥诉讼,清除诉讼中的障碍,推进诉讼进程。
l   判决解决的是当事人双方争执的权利义务问题,即实体法律关系,目的是解决民事权益纠纷,使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得以解决。

作出的依据不同。
l   裁定根据的事实是程序性事实、依据的法律是民事诉讼法,可以在诉讼过程中的任何阶段作出。
l   判决根据的事实是人民法院认定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依据的法律是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经济法等实体法,判决只能在案件审理的最后阶段作出。 

形式、上诉范围、上诉期限和法律效力不同。
l   裁定可以采取口头形式或者书面形式;
l   判决必须采取书面形式。

l   裁定只有[]不予受理、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和驳回起诉的裁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准许当事人在裁定后10日内上诉,其他裁定一经作出,立即生效*
l   判决允许上诉的范围比较广泛,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判决,在判决作出后15日内准许上诉。

l   裁定的效力可以相应改变,如对中止诉讼的裁定,在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应作出恢复诉讼程序的新裁定;
l   判决的效力及于实体,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

*
154
  裁定適用於下列範圍:
  (一)不予受理;
  (二)對管轄權有異議的;
  (三)駁回起訴;
  (四)保全和先予執行;
  (五)准許或者不准許撤訴
  (六)中止或者終結訴訟
  (七)補正判決書中的筆誤
  (八)中止或者終結執行
  (九)撤銷或者不予執行仲裁裁決;
  (十)不予執行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
  (十一)其他需要裁定解決的事項。
  對前款第一項至第三項裁定,可以上訴。
  裁定書應當寫明裁定結果和作出該裁定的理由。裁定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口頭裁定的,記入筆錄。

【Law】范某涉逃税罪


关于逃税罪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问题三:目前法院审理逃税罪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从北京市法院审理案件的数量上看,近年来逃税罪的案例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在于相当一部分构成逃税罪的行为人,在税务机关下达追缴通知后,及时补缴应纳税款、滞纳金,接受了行政处罚。根据《刑法修正案(七)》的规定,对于此种情形的初犯不再追究刑事责任
  学习心得:并非存在了逃税行为就一定会被追究刑事处罚~五年内因逃税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只要补缴应纳税款和滞纳金,就不会以逃税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法条链接:《刑法修正案(七)》对原刑法进行了修改:增加了“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这一条款,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范冰冰会坐牢吗?这是来自三十年老税务人的看法!

  失策一:
  从法律和税收角度分析,如果她担任法人的公司,有一家不安分,出现利用虚假发票和阴阳两套账逃逸税收,那日后都会为她引来牢狱之灾。
  《刑法》对单位犯罪的处罚绝大多数是采取“两罚制”,也就是对单位处以罚金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自由刑或罚金和没收财产。
  在单位犯罪的情况下,按照《刑法》规定,要追究两种人的法律责任:第一是直接负责人。也就是违法行为的指使者,可以是法人代表、也可以是财务经理、财务总监。

  例如:
  阴阳合同如果是由范冰冰所担任的法人公司签订,那么纳税义务人就是签订合同的所属公司,偷税行为连带的“逃税罪”,按照刑法逃税罪基本要件,对于单位犯逃税罪,法人和财务人员应该作为直接责任人员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对此,如果存在偷税行为,那么无论是法人范冰冰还是当事人,都很难逃脱相应法律责任的追究。
  当然,如果最终被确定犯有“逃税罪”,而且证据确凿,要想逃避羁押的牢狱之灾,唯一的办法就是计算好时间,然后怀孕、生子、哺乳*
  根据新修订的【刑法】第六节:危害税收征管罪第二百零一条【逃税罪】之规定: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按照我在税务机关工作经验,由于范冰冰控股关联公司比较多,检查到结案之间的时间应该会比较长,按照刘晓庆偷税案时间分析,应该在一年左右,所以,怀孕的时机有心人可以研究研究。

*
刑訴法
254
  對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
  (一)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
  (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三)生活不能自理,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的。
  對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項規定情形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
  對適用保外就醫可能有社會危險性的罪犯,或者自傷自殘的罪犯,不得保外就醫。
  對罪犯確有嚴重疾病,必須保外就醫的,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診斷並開具證明文件。
  在交付執行暫予監外執行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決定;在交付執行暫予監外執行監獄或者看守所提出書面意見,報省級以上監獄管理機關或者設區的市一級以上公安機關批准。

  失策三:
  由于范冰冰担任多家公司法人和主要控股人,而且疑似偷税金额巨大,在税务机关进入调查期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入境管理法》第八条第五项*:“国务院有关主管机关认为出境后将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之规定,网传范冰冰被限制出境的说法,也在法理之中。

*
12
  中國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准出境
  (一)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證件或者拒絕、逃避接受邊防檢查的;
  (二)被判處刑罰尚未執行完畢或者屬於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
  (三)有未了結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決定不准出境的;
  (四)因妨害國(邊)境管理受到刑事處罰或者因非法出境、非法居留、非法就業被其他國家或者地區遣返,未滿不准出境規定年限的;
  (五)可能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決定不准出境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准出境的其他情形。


法律分析:范冰冰久未露面 可能因涉逃税罪被软禁吗?

  核心提示:
  娱乐媒体报道范冰冰等5人被以“协助调查”名义软禁在北京半步桥招待所,这明显不符合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
  一,逃税罪有“初次违法免罪”规定,初次违法只要补缴税款即可免罪*
  二,和娱乐媒体报道中“软禁在招待所”最为接近的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有两种情形:无固定居所,或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范冰冰显然都不符合。

*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刑訴法第73
  監視居住應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處執行;無固定住處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對於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但是,不得羈押場所、專門的辦案場所執行。

  问题一:范冰冰涉嫌逃税一定会坐牢吗
  答案是:大概率不会。因为逃税罪有初次违法免罪规定。
  逃税罪是《刑法》第201条规定的罪名,即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规定,逃税罪的立案追诉标准是: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
  此前崔永元曝光的阴阳合同如果属实,范冰冰可能涉嫌逃避个人所得税2000多万元,远远高于5万元,应当属于《刑法》规定的“数额巨大”。但是,并非数额巨大就一定面临牢狱之灾
  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将“偷税罪”改为“逃税罪”后,增加了初次违法免罪规定:“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根据上述规定,只要满足三个条件,即使触犯了逃税罪,仍然可以免罪。第一,是初次逃避缴纳税款,第二,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第三,接受税务机关的行政处罚(通常是罚款)。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那么,如果范冰冰应补缴的税款2000万元,则最高罚款为1亿元。
  刘晓庆逃税案,发生在2002年,当时的偷税罪还没有初次违法免罪规定。因此,如果崔永元此前的曝光属实,只要范冰冰及时补缴税款,就不会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问题二:范冰冰是否可能被“软禁”?
  答案是:如果范冰冰涉嫌逃税罪,则不可能。除非涉嫌另三种犯罪。
  在《刑事诉讼法》中,和娱乐媒体报道中的“软禁”最为接近的刑事强制措施,是监视居住
  所谓监视居住,是指办案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嫌疑人、被告人采用的,命令其不得擅自离开住处,无固定住处不得擅自离开制定[指定]的居所,并对其活动予以限制的一种强制方法[強制措施]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5条之规定,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執行監視居住的處所;
  (二)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會見他人或者通信;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六)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身份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款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娱乐媒体报道中的“软禁在北京半步桥招待所”,属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但是从范冰冰的情况看,她是不符合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规定的。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3条,在一般情况下,监视居住的场所只能在其住处。不在其住处执行监视居住,而必须“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之一:
  一是当事人在办案机关所在地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所谓固定住处,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110条第2款,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办案机关所在地的市、县内工作、生活的合法居所。如果说范冰冰在北京没有固定住处,这实在太违背常理了
  二是只有涉嫌危害家安全犯罪、怖活动犯罪、别重大贿赂犯罪,在其住处执行监视居住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才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监视居住。但逃税罪是不属于上述三种犯罪的。既然如此,范冰冰又怎么可能被软禁在北京半步桥招待所呢?
  在司法实务中,确实有办案机关将在本地有固定住处的当事人以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名义非法羁押在办公室、宾馆等地的案例,但当事人多是涉嫌别重大贿赂犯罪。
  娱乐媒体报道称,范冰冰软禁在招待所期间,每天还要支付1000多元的房租,并在“出关”后一次结清房租。这一传言也与相关规定不符。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实行监督的规定》(高检发执检字[2015]18号)第20条:“人民检察院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监督时发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向执行机关或者办案机关提出纠正意见:……(七)要求被监视居住人或者其家属支付费用的;……”
  因此,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是不得要求被监视居住人或者其家属支付费用的。

Law and Tax Notes 2022/1/9

===================================   違章建築 拆除通知單 是否為 行政處分 ?(108.4.1) https://legal.chcg.gov.tw/07other/other01_con.asp?topsn=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