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8日 星期二

漲價歸公、房地合一

漲價歸公、房地合一

香港樓一直升,小巿民「趕上車」拚命賺錢、存錢,誓要買樓安居博升值。假如現在有人告訴你,你所買的樓升了與你個人努力無關,只是大環境使然的自然增值,所以漲價歸公,交易時升值了就要算算稅要繳多少……還未買的人可能心存希望盼樓價會跌?已有樓在手的則肯定嚇死!漲價歸公、照價徵稅的並非香港,而是台灣。
台灣稅制在不動產方面有一項「土地增值稅」,房屋價格上漲、成交價上升,這種土地增值被視為「不勞而獲」,非因施以勞力資本而增加者,應由國家徵收土地增值稅,歸人民共享之。它是按孫中山先生「平均地權」理念,藉由規定地價、照價徵稅、漲價歸公、照價收買等措施,達到地盡其利、地利共享的目標……為的也是打擊房屋炒賣
相對香港樓價升不停,香港人難免羨慕台灣房價的穩定,儘管台灣不少人還是覺得台灣房屋價格太高、買不起,但至少租金廉宜、住得起。香港未上車的人永遠追不上天價,只能一直付貴租;已上車的,則把不動產獲利視為投資得當、眼光獨到、押對了寶或選對了時機,理所當然地只歸功於個人或公司集團置產、投資的英明決定,跟其他人一點關係也沒有!可見台港看待房地產這事情上,有很明顯的分別。
香港稅制簡單,台灣光說一項土地增值稅,就已經不是人人能懂,香港人看來更是只覺滿天星!簡單地說,台灣土地增值稅課徵的稅基,不是直接以成交價計算的,而是依照台灣政府的「公告土地現值」,計算土地漲價總數額,再按漲了多少來課徵,由百分之二十起,至百分之四十。假若持有年期夠長,會有長期持有的土地增值稅減稅優惠,但最少也要持有二十年以上,才可以稍為減徵。事實上這些納稅的公式,就算在台灣一般人也不曉得怎樣計算,只會交由代書或不動產業界代勞查詢及試算。
除了土地增值稅,台灣不動產轉手還有其他的稅要繳。201611日開始實施的新稅制「房地合一稅」就是其一,它是由從前房屋、土地交易時分開課稅,改為房地合一計徵所得稅,稅款用途編定用於住宅政策及長期照顧服務的支出。其中,規定境外居住者房屋交易所得課重稅,持有一年內轉手須課徵45%稅款(房地收入-成本-費用-依土地稅法計算之土地漲價總數額),持有超過一年或以上課徵35%,是壓抑炒賣最重要的一環;而且境外公司持有的不動產,其交易課稅原則一樣,堵截利用公司名義持有以避稅。
此外,為免投資客借用「人頭」掛名炒作,即使台灣人自置物業,在一年內轉售也要課成交額45%的房地合一稅,持有一年以上兩年以內轉售課35%,兩年以上至十年內轉售課20%,持有超過十年課稅15%
台灣房地合一稅最低稅率是15%,香港壓抑樓價「辣招」劃一徵收的印花稅也是15%,但台港課稅稅基不同。這樣大幅提高交易成本,對打擊投資客在台炒賣確有一定成效,過去一兩年台灣房屋成交量大降,已達到維持房屋價格平穩的目的,照顧台灣人自住的需要。雖然香港也有措施擬維護香港人買樓需求,首次置業人士可獲豁免15%印花稅,但此措施增加了換樓成本,結果巿場上放盤意欲降低,在供應減少之下,香港樓「上車」更難!台灣比香港大33倍,供應永遠不是問題
香港人若把香港追上車那一套想法看台灣不動產,只看見台灣房屋價格比香港便宜,便想要隔山買牛,投資台灣房地產,其實真的要先弄清楚台灣的不動產稅法,搞明白要多少持有成本和交易稅款,再想想該不該出手。因為台灣人不歡迎房屋炒作,台灣政策打壓投資客也絕不手軟,投資的房屋即使有升值,土地增值稅亦隨房價上漲而飆升,轉手獲利必減,居住境外人士在台灣投資不動產,轉售易手要課重稅,小心得不償失!
台港之間雖只是一海之隔,地理上相距亦只有數百公里,加上香港的兩文三語與台灣也可說同文同語,但事實上兩岸民情不同,文化各異,某些方面的差距可以是十萬八千里,稅制更是簡單與繁複的兩個極端!

作者:蔡彩霞

Law and Tax Notes 2022/1/9

===================================   違章建築 拆除通知單 是否為 行政處分 ?(108.4.1) https://legal.chcg.gov.tw/07other/other01_con.asp?topsn=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