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9日 星期一

【審計】MCQ

105 地方政府特考四等-會計  審計學概要

C1 當會計師查核範圍受限時,其情形可能為不重大、重大或全面性(即非常重大),在此情況下,會計師不可能出具下列何種意見?
(A)無保留意見 (B)保留意見 (C)否定意見 (D)無法表示意見


B2 下列何者是財務報表需要會計師查核的最主要理由?
(A)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及執行可能無效
(B)財務報表使用者及編製者間存有資訊不對稱利益衝突
(C)會計師可以發現財務報表發生錯誤或舞弊
(D)投資人投資股票失敗,可以依法要求會計師負連帶賠償責任


A3 下列有關抽樣風險定義的敘述,何者較為正確?
(A)隨機選取的樣本可能無法代表整個母體的特性
(B)查核人員可能選擇不適當的查核程序,以達成特定的目標
(C)查核人員對選取的樣本進行相關審查,卻未能辨識錯誤
(D)選取的樣本可能不存在相關的文件以供審查


D4 下列關於雙重目的測試(Dual-purpose test)之敘述,何者錯誤
(A)雖然控制測試與細項測試目的不同,但可藉由對同一交易執行控制測試及細項測試而同時完成
(B)查核人員可重新執行固定資產交易,亦可同時為該筆交易提供證實查核證據,為雙重目的測試實例
(C)查核人員可檢查發票以確定其是否經核准,亦可同時為該筆交易提供證實查核證據,為雙重目的測試實例
(D)雙重目的測試之設計及評估,應於單獨考量每一測試目的之作成

#49 查核人員對所評估風險之因應
五十
查核人員亦可對同一交易設計同時執行細項測試控制測試(Test of controls)之查核方式。雖然控制測試細項測試目的不同,但二者可藉由對同一交易執行控制測試及細項測試而同時完成,此亦稱為雙重目的測試。例如,查核人員可設計對發票之檢查以確定其是否經核准,然檢查結果亦可同時為該筆交易提供證實查核證據。雙重目的測試之設計及評估,係於單獨考量每一測試之目的作成。


B5 受查者係內部控制(以下簡稱內控)設計良好之大型科技公司,且依以往年度之查核經驗,該公司之內控經測試為有效,因此查核人員於今年進行查核規劃時,在不具顯著風險之情況下,有關對內控之瞭解、控制測試、證實分析性程序及細項測試範圍,下列查核規劃依前述順序排列,何者較具有效率及效果
(A)不須瞭解內控、少量控制測試、少量證實分析性程序、廣泛細項測試
(B)須瞭解內控、廣泛控制測試【因為是大公司?、廣泛證實分析性程序(Substantive analytical procedures)、少量細項測試
(C)不須瞭解內控、廣泛控制測試、少量證實分析性程序、少量細項測試
(D)須瞭解內控、少量控制測試、廣泛證實分析性程序、廣泛細項測試


B6 查核人員為因應導因於財務報導舞弊(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之重大不實表達風險,可採取諸多查核對策,請問下列何項為較不可能採取的對策?
(A)收入認列方面,依照細分後之收入資料執行分析性程序
(B)在費用認列方面,複核大筆或不尋常費用之適當性
【屬於因應導因於挪用資產不實表達(Misstatements resulting from misappropriation of assets)之查核對策】
(C)存貨數量方面,於觀察盤點時執行額外之程序
(D)在管理階層之估計方面,採用專家之估計,俾與管理階層之估計比較

#43 查核財務報表對舞弊之考量
釋例二  因應導因於舞弊之重大不實表達風險之查核程序例示
本釋例中所述之例示,係因應所評估導因於舞弊之重大不實表達風險可能採行之查核程序。以下查核程序雖涵蓋大部分情況,但僅為舉例,並非在所有情況下均為最適當或必要之查核程序,且例示之順序亦非表示其相對之重要性。


公報分成三點討論:
l   個別項目聲明之考量
l   因應導因於財務報導舞弊不實表達(Misstatements resulting from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之查核對策
l   因應導因於挪用資產不實表達(Misstatements resulting from misappropriation of assets)之查核對策


因應導因於財務報導舞弊不實表達之查核對策
查核人員因應導因於財務報導舞弊之重大不實表達風險之查核對策,例舉如下:

一、收入認列
l   依照細分後之收入資料執行分析性複核,例如,將當期之收入依月份、產品線或部門細分並與前期比較。使用電腦輔助查核技術,亦可協助辨認不尋常或非預期之收入關係
l   向客戶函證重要合約條款及是否存有相關附屬協議,因會計紀錄是否適當通常受合約條款或協議,及計算數量折扣之基礎及其歸屬期間之影響,有關計算數量折扣之基礎及其歸屬期間之文件通常不完備。例如,驗收之標準、運送及付款條件、賣方有無未來或持續之義務、退貨之權利、保證再銷售之金額及取消或退款之條件等,均為函證之攸關事項。
l   查詢受查者銷售人員或法務人員,有關接近期末之銷售或出貨有無任何不尋常條款或情況。
l   於期末實地觀察一處或多處裝運中或即將運送之貨品(或等待處理之退貨),並執行適當之銷貨截止測試
l   當收入交易係由電腦自動產生、處理及記錄時,應執行控制測試以確定所記錄之收入交易確實發生且適當記錄。

二、存貨數量
l   檢查受查者之存貨紀錄,以辨認存貨盤點期間或其後須特別注意之存貨據點或項目。
l   不事前通知即赴特定據點觀察存貨之盤點,或要求受查者於同一天對所有據點之存貨進行盤點。
l   要求於資產負債表日或接近資產負債表日進行存貨盤點,以降低盤點完成日資產負債表日二者間不當操縱之風險。
l   觀察盤點時執行額外之程序,例如,較嚴格檢查裝箱物品之內容、存貨堆放之情形(如中空而未堆放物品)或標籤記載內容;對液態存貨,如香水或特殊化學製品,應注意其純度、等級或濃度。在前述情況下,如採用專家報告可能有所幫助。
l   依存貨之等級或種類、地點或其他標準,比較當期與前期之數量,或將盤點數量與帳載紀錄相比較。
l   使用電腦輔助查核技術進一步測試實地存貨盤點之彙總控制,例如,依標籤號碼排序測試標籤之控制,或依項目序號測試項目遺漏或重複之可能。

三、管理階層之估計
l   採用專家之估計,俾與管理階層之估計比較。
l   查詢管理階層及會計部門以外之人員,以求證管理階層對與估計有關計畫之意圖及執行能力。

因應導因於挪用資產不實表達之查核對策
查核對策應視不同情況而異,導因於挪用資產之財務報表重大不實表達之查核對策,通常與特定科目餘額及交易類別有關。前述個別項目聲明之考量因應導因於財務報導舞弊不實表達某些查核對策,於此雖亦可適用,惟其查核對策應與已辦認導因於挪用資產之財務報表不實表達資訊相關聯。
查核人員因應導因於挪用資產之重大不實表達風險之查核對策,例舉如下:
l   於期末或接近期末盤點現金及有價證券
l   直接向受查者客戶函證受查期間之明細帳變動情形(包括銷貨退回、折讓及客戶付款日期)。
l   分析已沖銷帳戶之迴轉。
l   依據點或產品別分析存貨之短缺。
l   將重要存貨比率與同業相比較
l   複核帳載存貨調減之相關文件。
l   使用電腦輔助查核技術核對供應商與員工名單之地址或電話。
l   使用電腦輔助查核技術檢查薪資紀錄,核對員工編號、身分證統一編號、地址或銀行帳戶有無重複。
l   對於人事檔案中僅記載少許或無紀錄者進行複核,例如,缺乏人事考評紀錄之檔案。
l   分析具異常現象之銷貨退回與折讓。
l   向第三人函證合約中之特定條款。
l   取得履行合約之證據。
l   複核大筆或不尋常費用適當性
l   複核受查者資金貸予高階主管及關係人核准程序及金額。
l   複核高階主管費用報支之合理性。


D7 有關財務報導舞弊,下列敘述何項錯誤
(A)財務報導舞弊係指在財務報表上故意之不實表達,以欺騙財務報表使用者的行為
(B)財務報導舞弊通常涉及管理階層踰越某些表面上看似有效運作之內部控制
(C)財務報導舞弊之誘因可能來自企業內部或外部對管理階層達成預計盈餘目標之壓力
(D)挪用已收取之貨款或已沖銷呆帳之收回款,係屬財務報導舞弊的方式
【挪用資產才對】

#43 查核財務報表對舞弊之考量
財務報導舞弊係指在財務報表故意不實表達,以欺騙財務報表使用者之行為。財務報導舞弊之可能方式如下:
l   偽造或竄改會計紀錄或相關文件。
l   故意作不實之聲明或故意漏列交易、事件或其他重大資訊。
l   故意誤用與評價、分類、表達或揭露有關之會計原則。

財務報導舞弊通常涉及管理階層踰越某些表面上看似有效運作之內部控制。管理階層踰越控制之舞弊,通常藉由下列方法為之:
l   記錄虛偽之交易(特別於資產負債表日前發生者)以操縱營運結果或達成其他目的。
l   不當調整假設或改變會計估計之判斷。
l   漏列、提早或延後記錄已發生之交易或事件
l   隱匿對財務報表金額有影響之事實。
l   從事可導致財務狀況或績效不實表達之複雜交易
l   變更重大及不尋常交易之相關紀錄或條件。

誘因或壓力:個人挪用資產之誘因可能因收入無
法滿足生活上之奢求,而財務報導舞弊之誘因可
能來自企業內部或外部對管理階層達成預計盈餘
目標之壓力,尤其是在無法達成財務目標對其有
重大影響之情況。

第十一條
挪用資產通常涉及員工或管理階層偷竊企業資產,由員工所為者,通常其金額相對較不重大;由管理階層所為者,通常其金額較為重大,且其偽造或掩飾之方式可能較難被發現。
挪用資產之方式,例舉如下:
l   侵佔收到之款項。例如,挪用已收取之貨款或已沖銷呆帳之收回款。
l   偷竊實體資產或智慧財產。例如,偷竊商品以供個人使用或銷售、偷竊廢料以供銷售、洩漏企業技術資料以獲取報酬。
l   使企業就未取得之商品或服務支付款項。例如,付款給虛構之供應商、供應商提高價格後付回扣給採購人員、付款給虛構之員工。
l   未經適當核准將企業資產作為個人使用。例如,以企業資產作為個人借款之擔保品。
挪用資產通常以虛偽或誤導他人之紀錄或文件,掩飾已失竊之資產或未經適當授權情況下被抵(質)押之資產。


B8 下列何者為查核人員在財務報導期間結束日後至查核報告日間進行之程序?
(A)查核人員考量是否須將特定期後事項列入客戶聲明書,以佐證為一般查核目的所取得之查核證據
(B)查核人員評估管理階層修改財務報表所採取之步驟是否足以確保所有接獲原發布財務報表者已被及時告知此情況
【針對查核人員於財務報表發布後始獲悉之事實
(C)查核人員查詢是否已發生或可能發生導致查核人員對繼續經營假設產生疑慮之事項
(D)查核人員瞭解管理階層為確保期後事項均已辨認所建立之程序

#55 期後事項

財務報導期間結束日後至查核報告日間發生之事項
查核人員應執行適當之查核程序,俾對財務報導期間結束日後至查核報告日間所發生須於財務報表中調整或揭露之事項是否均已辨認,取得足夠及適切之查核證據。先前已執行之查核程序如能對某些事項提供令人滿意之結論,查核人員無須對該等事項執行額外之查核程序
查核人員應對財務報導期間結束日後至查核報告日(或盡可能接近查核報告日)之期間執行本公報第五條所規定之查核程序。查核人員於決定前述查核程序之性質及範圍時,應考量執行風險評估程序之結果。該等查核程序包括:
1.      瞭解管理階層為確保期後事項均已辨認所建立之程序。
2.      【查詢】向管理階層(如適當時,亦包括治理單位查詢是否已發生影響財務報表之期後事項。
3.      閱讀財務報導期間結束日後所召開之股東會、管理階層及治理單位會議之會議紀錄(如有時);若該等紀錄尚未編製完成,則應查詢會議中討論之事項。
4.      閱讀受查者期後之最近期期中財務報表(如有時)。
第二十三條
除本公報第六條所規定之查核程序外,查核人員認為必要且適當時,亦可執行下列程序
1.      閱讀所取得受查者財務報導期間結束日最新之預算、現金流量預測及其他相關管理報表
2.      就受查者之訴訟及索賠案件,向其法律顧問查詢,或延伸先前之口頭或書面查詢。
3.      考量是否須將特定期後事項列入客戶聲明書,以佐證為一般查核目的所取得之查核證據。
查詢(相關條文:第六條第2款)
第二十四條
向管理階層(如適當時,亦包括治理單位)查詢
否已發生任何影響財務報表之期後事項時,查核人
員可查詢受查者已依初步或未有定論之資料作會計
處理之事項及其現況,並可就下列事項進行查詢
1.      是否已產生新承諾、借款或保證。
2.      是否已發生或擬進行資產之出售或取得。
3.      是否已辦理增資或發行債務工具。
4.      是否已達成或計劃進行併購或清算協議。
5.      是否有資產被政府徵收或發生毀損(例如因火災或水災)。
6.      或有事項之最新發展。
7.      是否存在不尋常之會計調整。
8.      是否已發生或可能發生導致查核人員對財務報表所採用會計政策之適當性產生疑慮之事項(例如導致對繼續經營假設產生疑慮之事項)。
9.      是否已發生與財務報表中所作估計負債準備之衡量攸關之事項。
10.  是否已發生與資產可回收性攸關之事項。

查核人員於財務報表發布後始獲悉之事實
十三
查核人員於財務報表發布後,並對該等財務報表執行任何查核程序之義務。惟查核人員於財務報表發布後始獲悉某事實,而該事實若於查核報告日即獲悉,可能導致會計師修改查核報告時,查核人員應:
1.      該等事項與管理階層(如適當時,亦包括治理單位)討論
2.      決定財務報表是否須作修改。若須修改,則向管理階層查詢其欲於財務報表中如何處理該事項。
十四
管理階層修改財務報表,查核人員
1.      該修改事項執行必要之查核程序
2.      評估管理階層所採取之步驟是否足以確保所有接獲原發布財務報表及查核報告者已被及時告知此情況。
3.      適用本公報第十一條之情況者外:
(1)   延伸本公報第五條及第六條規定之查核程序至更新之查核報告日
(2)   修改後之財務報表出具更新之查核報告更新之查核報告日不得早於修改後財務報表之核准日期。
4.      若有本公報第十一條所述情況之適用,依第十一條之規定修改查核報告或出具更新之查核報告。


A9 下列那一項通常不是執行分析性程序的目的
(A)評估內部控制執行的效果
(B)作為證實程序,蒐集財務報表金額是否有重大不實表達的證據
(C)於查核工作即將結束前協助查核人員確定財務報表是否與查核人員對受查者之瞭解一致
(D)評估財務報表發生重大不實表達的風險

#50 分析性程序
查核人員採用分析性程序(Analytical procedures)作為證實程序時(此時稱為證實分析性程序Substantive analytical procedures),應依本公報規定辦理。
本公報亦規範查核人員於查核工作即將結束前執行分析性程序,俾協助查核人員對財務報表作成整體查核結論。
審計準則公報第四十八號「瞭解受查者及其環境以辨認並評估重大不實表達風險」亦有規範查核人員採用分析性程序作為風險評估程序
為因應所評估之風險而執行查核程序之性質、時間及範圍,審計準則公報第四十九號「查核人員對所評估風險之因應」提供更詳細之規範及指引;該等查核程序可能包括證實分析性程序。
查核人員基於本公報採用分析性程序之目的如下:
1.      採用證實分析性程序以取得攸關且可靠之查核證據。
2.      於查核工作即將結束前,設計並執行可協助查核人員作成整體結論之分析性程序,以確定財務報表是否與查核人員對受查者之瞭解一致。


B10 依據我國審計準則公報,查核人員運用專業判斷設計查核樣本時,不需考慮下列何項因素
(A)查核目的 (B)抽樣成本 (C)母體及抽樣單位 (D)風險與信賴水準

#26 審計抽樣
查核人員運用專業判斷設計查核樣本時,須考慮下列各項:
l   查核目的
l   母體及抽樣單位
l   風險與信賴水準
l   可容忍誤差。
l   母體中預期之誤差。
l   分層。


A11 審計抽樣中使用分層抽樣的主要目的為何?
(A)降低母體變異數對樣本量的影響
(B)決定被選出樣本的精確區間
(C)決定母體的偏差率
(D)讓樣本單位皆有被抽出的機會


D12 下列何者查核人員取得對控制環境之瞭解時宜考量之因素?
(A)受查者治理單位之參與
(B)人力資源政策及實務
(C)權責劃分
(D)控制作業

048_瞭解受查者及其環境以辨認並評估重大不實表達風險
附錄
控制環境包含下列要素
1.      操守及道德觀之溝通與落實
2.      專業能力之承諾
3.      受查者治理單位之參與
4.      管理階層之經營理念及風格
5.      組織結構
6.      權責劃分
7.      人力資源政策及實務


A13 依據我國審計準則公報之規定,有關存貨盤點之觀察,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查核人員觀察受查者存貨之盤點並必要之程序
(B)受查者如有健全內部控制,可採循環式盤點,並無須於期末實施一次全面盤點
(C)查核人員對存放在外之存貨,應向保管人發函詢證
(D)查核人員首次查核受查者之財務報表,未能觀察上期期末存貨之盤點,如查核人員對本期存貨盤點觀察獲至滿意結論,可參閱前任會計師之查核工作底稿替代之

009_存貨盤點之觀察
查核人員觀察受查者存貨之盤點必要之證實測
試。本公報僅對存貨盤點之觀察予以規定,至於其
他有關存貨之查核程序則不屬於本公報之範圍。
第八條
受查者如有健全之存貨內部控制,平時採用循環式
局部盤點,縱未一次實施全面盤點,亦足以有效
決定期末存貨數量及狀況時,則查核人員應評估受
查者平時之盤點計畫及程序,並視實際情況決定觀
察受查者平時盤點工作之次數。
十二
查核人員對存放在外之存貨,應向保管人發函詢
,如該項存貨金額佔流動資產或總資產之比例甚
高,則應視實際情況,實施下列一項或多項之查核
程序:
調查受查者選任保管人之經過及其對保管人工作績效之評估。
取得保管人之會計師對有關保管品內部控制之評估報告。
觀察存貨之盤點。
如該項存貨已作質,應向債權人發函詢證。
十三
查核人員首次查核受查者之財務報表,未能觀察上
期期末存貨之盤點,且該項存貨對本期之經營成果
及財務狀況變動有重大影響,若查核人員對本期
貨盤點之觀察獲得滿意結論時,得對上期期末存貨
實施下列一項或多項之證實測試替代之:
參閱前任會計師之查核工作底稿。
核閱上期存貨盤點紀錄及文件。
抽查上期存貨交易紀錄。
運用毛利百分比法分析比較。


C14 查核人員複核分批成本表以測試那一個聲明?
(A)交易事項之發生 (B)交易紀錄之完整 (C)交易金額之正確 (D)交易事項之分類


A15 某應收帳款部門員工受其友人(亦為該公司客戶)請託,擅自將其友人的銷貨交易(未退貨)以貸項通知單抵銷,此舉將造成:
(A)應收帳款低估 (B)存貨高估 (C)銷貨成本低估 (D)銷貨高估


D16 審計機關應注意歲入、歲出是否與國民經濟能力及其發展相適應,係屬何項工作應注意事項?
(A)辦理公務機關審計事務 (B)辦理公有營業及事業機關審計事務
(C)審核各機關或各基金決算 (D)審核中央政府總決算


A17 審計部派員至臺灣銀行執行之審計工作,最不可能屬於下列何者之範疇?
(A)普通公務審計 (B)公有營業及公有事業審計 (C)財物審計 (D)特種公務審計


D18 審計機關派員赴徵收機關辦理賦稅捐費審計事務,如發現有計算錯誤或違法情事,如何處理?
(A)剔除之 (B)查明之 (C)糾正之 (D)通知該管稽徵機關查明,依法處理


B19 下列有關內部稽核執行目的與內容之敘述,何者錯誤
(A)內部稽核的目的在協助管理階層善盡其責任,達成內部控制整體目標
(B)內部稽核人員必須與獨立會計師具同等之獨立性
(C)內部稽核主要工作包括遵行審計及作業審計
(D)內部稽核應檢查各項營運活動是否按照既定計畫進行,並達成預期目標

#25 內部稽核工作之採用
內部稽核係內部控制之一環目的在協助管理階層善盡其責任。內部稽核之職責如下:
檢查保護資產安全之措施是否適當。
檢查會計及業務資訊是否可靠及完整
檢查各項資源之運用是否有效率
檢查各項營運活動是否按照既定計畫執行,並達成預期目標。
調查內部控制是否持續有效運作,並提出改善之建議。


D20 下列那一項查核程序最可能偵出未入帳之應付款項
(A)比較驗收單與資產負債表日前之相關現金支出
(B)比較本年度與去年度之應付帳款占進貨之百分比
(C)抽查供應商之應付帳款餘額,並核至銷貨發票、驗收單及訂購單

(D)檢查期後付款

Law and Tax Notes 2022/1/9

===================================   違章建築 拆除通知單 是否為 行政處分 ?(108.4.1) https://legal.chcg.gov.tw/07other/other01_con.asp?topsn=4179&...